印尼放宽10类重点商品进口规定,助力贸易与投资发展

可用语言

2025年6月30日,印尼政府宣布一项重大进口政策改革,将放宽针对10类战略性商品的进口限制。该举措由印尼经济统筹部长艾尔朗加·哈尔塔托(Airlangga Hartarto)发布,并通过2025年第16号贸易部条例正式确定,预计将于2025年8月底生效。

此举旨在吸引外资、减少行政流程,并更好地契合当前全球贸易趋势。

政策调整涉及的10类商品包括:

  • 林业产品
  • 补贴肥料
  • 塑料原料
  • 替代燃料
  • 食品托盘
  • 某些化学品
  • 珍珠
  • 两轮及三轮自行车
  • 合成甜味剂(糖精和甜蜜素)
  • 鞋类

这些商品之所以被优先纳入调整范围,是因为它们在支持印尼本地产业链与提升工业生产力方面具有战略意义。

监管简化,优化市场准入

新规取消了多项非关税壁垒,简化了上述商品的进口要求。企业今后无需再经过多个部门的审批流程,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简化的申报程序和有限的第三方核查。这将大幅缩短进口周期,减轻企业合规负担。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涉及环境敏感的商品,监管措施仍将保留。例如,林产品虽不再需要获得印尼环境与林业部的进口批准(PI),但进口商仍须通过自行申报文件,证明商品符合合法来源追溯要求。

放宽进口限制对外国供应商的实际影响

此次改革为国际企业带来了直接利好。例如,一家为东南亚制造商供货的外国化工原料供应商,如今可更便捷地将货物经由印尼进入区域市场,减少了繁琐的行政流程。又如,一家主打城市出行的自行车品牌,若希望进入雅加达等城市,未来在零部件进口上的效率与成本将大大优化。

对于从事食品包装材料及甜味剂(如糖精和环己胺酸钠)进口的企业而言,此次简政也意味着海关手续将更为精简,特别是对印尼快速增长的食品加工与餐饮行业而言——这些行业近年来增长强劲,成为东盟及更广泛区域内中小企业的重要机遇市场。

随着监管效率提升,印尼作为一个具成本优势的进口市场,其吸引力也正不断增强,为希望加速拓展业务的企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全球贸易重组背景下的战略部署

这项放宽进口的举措也向印尼的贸易伙伴释放了积极信号。通过放宽关键原材料的准入,印尼政府表明了其在全球贸易变化背景下,依然致力于吸引投资、维护供应链稳定的政策取向。政策发布时间为美国关税豁免审查几天之前,也凸显了印尼作为区域改革型经济体的务实与前瞻。

从印尼国内角度看,改革回应了业界长期以来对多重监管、审批缓慢及行政手续繁杂等问题的呼声。更简明的制度架构提升了政策可预期性,也释放出政府推动营商环境优化的决心。

谨慎推进监管放宽,平衡开放与保护

尽管新规放宽了对多类关键投入品的限制,但也有意将某些行业排除在外。例如,纺织与服装行业仍保持较严格的进口监管,以保护本地生产者免受低价进口冲击。

纺织品被排除在改革范围之外,反映出印尼在就业密集型行业上的谨慎立场。本地纺织业此前曾受廉价进口产品冲击,政府当前更倾向于通过支持产业链上游发展,增强本地竞争力,而非直接暴露于国际价格竞争之中。

新规也保留了部分必要的合规机制,例如海关核查与合法来源申报等,以确保开放与监管之间的平衡。这并非全面放开,而是一场注重贸易效率、但不失审慎监管的制度再调整。

外国投资者的潜在利好

在此前改革基础上,此次调整进一步为外国供应商打开印尼市场。更少的审批环节与更明确的准入路径,正推动印尼成为区域制造基地和消费市场的重要角色,并逐步发展为生产与分销的重要枢纽。

随着进口量的提升和手续的简化,物流、仓储、报关等配套服务行业也将迎来新增长点。

抓住先发优势,抢占市场先机

印尼此次针对10类重点商品的进口放宽,彰显了其打造开放、友好型贸易环境的决心。企业若能在2025年8月政策正式落地前提早行动,将更有机会锁定有利的价格、合作伙伴关系及市场份额。鉴于越南、马来西亚等邻国也在推进进口制度优化,企业若在印尼抢先布局,将在东南亚供应链格局中占据主动。

在政策正式实施前的数周内,投资者应提前审视其产品是否属于放宽目录,并与当地进口代理或法律顾问沟通,确认自身是否适用新规。有关具体申报及第三方核查的技术性细则,后续可能还会以海关通告或部长令的形式发布,建议持续关注。